2024-02-22 10:05:35 來源: 許昌日報 作者: 王德才
我要分享:
現在許多人抱怨春節“沒年味”,很惆悵。我卻從農村街頭自農歷臘月就響起的“咚咚鏘、鏘咚咚”的鑼鼓聲里聽出了歡樂,聽出了美好。這歡快的鑼鼓聲是人們的喜悅和對幸福的追求,不正是濃濃的年味嗎?
說起來,這鑼鼓銅器我也略懂一點,大皮(鼓)、大镲、大鐃拿起來都能跟上鼓譜打下來。
記得好像是1992年冬天,老家村里支持恢復銅器、獅子、龍燈“老故事兒”,專門拿出資金買來了銅鑼、大皮(鼓)、镲、鐃以及獅子皮、龍燈架、竹馬、旱船等家什,讓幾個老藝人領著一幫愛玩的年輕人每天晚上到村部學習。
農歷臘月的一天晚上,當時我聽到村部傳來“咚咚鏘、咚咚鏘”的鑼鼓聲,感覺非常新奇,便跑去看熱鬧。只見一間房子里靠墻放著一塊黑板,上面畫著一行行“〇〇×〇〇× 〇〇〇〇×〇〇”等符號,每一段最后寫著一個“蟲”字。
領頭的聚慶叔指揮著學習的年輕人一段一段地背曲譜,并用兩只手拍著兩個膝蓋,模擬鑼、鼓、镲、鐃的不同節奏。練到最后,他們拿起鑼、鼓、镲、鐃按照曲譜練習幾遍。
我站在一旁好奇地看著,卻看不懂。趁他們休息的間隙,我問:“這圈和叉各代表的是什么?”
“圈是鼓、叉是镲,分別代表著鼓和镲的曲譜?!?/p>
“那‘蟲’是啥意思?”
“哈哈哈,這是重復一遍。嫌重復的‘重’筆畫太多,寫成了‘蟲’字!”
原來,過去農村的許多老藝人不識字,都是靠口口相傳記錄鼓譜,一個“蟲”字也就是他們特有的記憶方法,如果不解釋,外人還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呢!
此后,村部里每天晚上都是熱熱鬧鬧。學的人拍打著膝蓋,嘴里念念有詞;看的人新鮮稀奇,饒有興趣。每次練到最后,學習不同銅器的人都會在聚慶叔的帶領下,拿起鼓槌和鑼、镲、鐃實踐一下??擅看味际谴蛑蛑蛠y了套,不是镲沒跟上,就是鐃錯了節拍,往往是剛開了個頭就亂成了一鍋粥,“咚咚、嚓嚓”地胡亂敲,讓人直嘆真難學。
說實話,剛開始我來看熱鬧,知道了“〇〇×〇〇×”的意思后,慢慢就看出了點門道。最初學習的這套譜子叫《洛陽掛》,除了序幕和結尾外,中間每一掛的開頭曲譜都不一樣??此坪荛L的這支鼓譜,我看了幾天就看出了規律。雖然鼓譜很長,但是序幕和結尾固定不變,中間幾掛的變化其實也很好記,只要記住“掛首”部分的不同變化,之后都是一樣的,跟著鼓點就行了。只是他們一段一段地死記硬背,不是記住了“掛首”忘記了重復,就是記住了重復打亂了順序,老是打不好。
有一天,我看他們一遍遍地總是打錯,實在忍不住了,就說“讓我試試吧”。我抓起一對八斤重的大鐃,跟著聚慶叔的鼓點一口氣打到底,而且沒打錯。連聚慶叔都非常吃驚:從沒沾過鑼鼓的人,咋就拿起就會呢?
“看會的?!蔽覍嵲拰嵳f。
離春節越來越近,每天晚上鑼鼓一敲響,就像發出了集合令,男女老少都相約而去。人們打的打、看的看,非常熱鬧。隨著參加練習越來越多,我慢慢地對這一行當有了更多的了解。
鑼鼓銅器的表演團隊包括一面小邊鼓、兩面(或雙數多面)大皮(鼓)、十面銅鑼、四對镲、四對鐃。小邊鼓用紅絲綢打扮得漂漂亮亮,下邊有一個1米多長的握把,由團隊里的隊長掌握。他用一根棍子敲打著指揮,什么時候開場、打什么曲譜、打到哪里結束,都要聽他的鼓點。
那兩面直徑1米多的大皮(鼓),是整場銅器表演的主角。它們聲音低沉、厚重,極富穿透力,往往一敲起來,很遠的地方都能聽到。熟練的鼓手打得那叫一個花哨,兩只鼓槌可以一齊敲,可以分別敲;有時重錘敲得急,有時輕錘敲得快,更有時候兩個手腕隨著節奏做360度翻轉,把兩只鼓槌玩得上下翻飛;還有的高手打到興頭上,能夠一只手按照節奏敲大鼓,另一只手把另一只鼓槌拋到空中,落下來接住后正好能敲到鼓點上!
十面銅鑼最簡單。敲鑼的人各自用一柄三齒鐵叉挑起來,隨著大皮開場的鼓點,“咣、咣、咣”地一直打下去,沒有曲調變化,只有節奏快慢。中間即使鼓手停頓、休息、轉換,他們也不能停,曲終才能結束。
如果說鼓是主角是領唱,那镲就是和弦應答。鼓和镲從來不打在一起,兩者一唱一和,一問一答,中間還要互相加花,低沉的鼓聲和清脆的镲音此起彼伏,歡快跳躍,分外悅耳。
鐃是跟著鼓走的,是鼓的伴唱和襯托,也就是說鼓咋敲、鐃咋跟。鐃比镲大、厚,聲音也比镲低些,八斤重的一對鐃一支鼓曲打下來,往往兩只胳膊累得酸疼,大冷的冬天里渾身冒汗。你看那打鐃的人,哪個不是打起鐃來高高舉起,停頓那會兒立馬垂下,太重了!
分工練習之初,殿卿、天順都選學了打鼓,別的好多人挑了較輕的镲、省事的鑼,我和軍營就自告奮勇地掂起了那對八斤重的銅鐃。每天晚上吃罷晚飯,聽到鼓聲響起,我們就馬上趕過去。等人到齊,殿卿、天順分別打鼓,我們打鑼的、打镲的、打鐃的各就各位,跟者鼓點從序幕開始,把學會的《洛陽掛》《鑼鼓套》《三遍錘》一氣打一遍。后來也學過《小蟲鬧》《倒上橋》,可惜都沒有學會。
這幾支鼓曲,《三遍錘》排在最后邊,因越是打到最后,越打得激烈,越是提精神。如果說前邊《洛陽掛》是按部就班,那《三遍錘》就是全力沖刺。前邊節奏是正常速度,那《三遍錘》就是二倍、三倍提速,真是一遍比一遍加速,一遍比一遍加急。打到最后一遍,只聽得那節奏,如疾風,似暴雨;如千軍萬馬,似風高浪急。鑼、鼓、镲、鐃急而不亂,響而有節,配合默契,酣暢淋漓,那真是一種心靈的洗禮、人間的享受!
等到鼓手敲響最后一錘,兩只手舉著的兩個鼓槌死死高懸在半空中,剛剛還如疾風暴雨般的鑼、鼓、镲、鐃合奏瞬間凝成了真空。四周靜悄悄的,靜得好像千軍萬馬酣睡入眠,風高浪急歸復平靜,此時無聲勝有聲??!
鑼鼓銅器是年的味道,年的靈魂,也一直是我對家鄉的牽掛。什么時候我回到老家,能夠再痛痛快快地打上一曲?
編輯:蘭民 劉靖雯 校對:艾文
責編:賈同嶺 終審:劉力華
附件:
許昌日報客戶端(Android版)
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
許昌日報客戶端(iPhone版)
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
許昌日報社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轉載
地址:許昌市龍興路報業大廈 郵編:461000 豫ICP備:0501057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:豫B2-20180241 業務電話:0374-4399669 值班電話:0374-4399669 郵箱:cn.21xc@foxmail.com